信息科大这位博士老师真拿自己当“村长”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涵清老师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张照片。画面中,他和果农们站在硕果压枝的苹果园里,正忙着进行采摘前的去袋、摘叶等工作。2023年12月初,胡涵清副教授来到昌平区崔村镇任挂职副镇长。在这段“乡土之行”中,他敢担当、善协作、作风实,不仅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并进,更让为民情怀在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村委会旧址变文化产业空间,“苹果小镇”展新颜
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下的西峪村安静又朴素。“橡树谷里”文化产业空间就坐落其中。这里集阅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村民一脚油门就能到达的浅山休闲氧吧区。胡涵清告诉我们,原本西峪村打算将村委会旧址租给社会机构,是镇领导和他及时说服,村两委班子才收回资产,并在崔村镇的投入下,被打造成了现在的模样。
据悉,西域村自然环境优美,有3000亩天然的野生橡树林、森林氧吧。利用其燕山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及地理环境特点,发展文旅产业,是镇政府重点考虑的事项。对此,胡涵清积极参与“橡树谷里”文旅建设,不仅筹捐图书6000余册,还与中宣部下的“书香悦读会”等合作,联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为“橡树谷里”授牌“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阅读教学示范基地 ”。胡涵清还联合多家出版机构、单位开展阅读、新书发布活动,真正建造出市民可在山区安静读书的燕山图书馆。这是“书香昌平”蕞好的落地,2024年还被评为“昌平八景”之一。
建成“京郊苹果头部镇”是崔村镇的功能定位。在建设阶段,除了西域村以外,作为核心村的真顺村也面临改造更新的任务。对此,胡涵清在思考,也在行动。他在主持真顺村“背街小巷”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突出当地产业色特,重新划分公共区域,规划景观设计,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休闲游憩、停车交流空间。“现在村里的环境又干净还舒服,过来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钱包也越来越鼓了。”村民张士俊说。
然而,规划和落地是一道巨大的跨越,后者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胡涵清多次与镇政府班子领导实地调研,现场集中办公调度,分析、解决问题。他提到,蕞难的是老百姓拆迁和小街商业业态的更新升级。怎样培育村域内商业业态;怎样在环境整治、拆除违建的同时又解决老百姓的利益诉求等一直困扰着胡涵清,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形成社会舆情。为此,胡涵清直接触达当事人,反复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镇村同时制定了多种处理预案。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和镇里领导积极引进北京电视台的《向前一步》,促进解决小街问题。在缜密的部署下,小街建设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为“苹果小镇”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簌簌飘散的雪花中,十余所驻昌高校的大学生们正在军都山滑雪场尽情欢乐。这是胡涵清刚刚就职时,策划开展的冰雪嘉年华活动。活动还设置了地方文化展示、特色农产品体验等环节,共同打造集运动、娱乐、体验和观光于一体的冰雪旅游盛宴,让“冰天雪地”也能变成“金山银山”。
强化校地融合也只是胡涵清推动昌平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冰山一角。胡涵清介绍,崔村拥有很好的浅山自然资源禀赋和苹果、草莓、玉米等特色农业。聚焦建设独具魅力的苹果特色小镇,崔村镇成立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胡涵清全力开展相关工作。
站在山腰环顾整个村庄,胡涵清面色凝重。因缺少全局统筹,各村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治理良莠不齐。清理河道、消除安全隐患、改造旅游基础设施、绿化修复成为胡涵清首先解决的“内患”。他还记得,自己曾与镇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麻峪村两委调研中轴线文化产业建设,正值下雨,走泥路、爬没有开发的燕山,一天下来光是走路就有几万步。每次登上燕山,胡涵清总是思绪万千:“‘苹果小镇’建设需要镇域级的城市更新,既要‘改得好’又要‘用得起’。我们因地制宜推出‘健步+康养+民宿’旅游新模式和“春赏山花”精品旅游线路,既能让游客欣赏自然美景,又能体验乡村的独特魅力。”当地百姓还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创新模式,镇里以前不用的空房、院落等都被用起来了,就业门路也比以前多了。
此外,专班还以“崔村红”苹果主产地线文化创意产业园,借势“农业嘉年华、环西赛事、苹果节、果园马拉松”等活动,先后举办苹果主题画展、苹果市集、苹果音乐节等特色活动,让文化底蕴为旅游产业铸魂赋能;同时联合镇域内酒店、民宿、滑雪场、采摘园、文创公司等多业态主体,推出5条“生态+”旅游线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峪橡树谷、军都山滑雪场、农业采摘园、南庄水库沿线等资源要素串联起来,开发了蕞美“路上风景”。这一系列举措盘活了崔村消费市场,仅2024年上半年,就带动全镇文旅农产业创收161万元、住宿餐饮增收120万元、农⺠增收26. 8万元。“崔村镇多业态带动乡村经济”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中央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专班获评昌平区“快干之星”。
科技变生产力,现代化果园“有智慧”
在全国科技小院管理服务平台上,有关温度、天气、农业专家等方面的数据一目了然,为“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果园的管理、养护等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撑。这个智慧化平台就设置在胡涵清牵头新建的“北京昌平崔村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科技小院”内。
科技兴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挂职期间,胡涵清结合自身信息工程技术和大数据科研背景,充分利用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和遥感等技术,与项目组一起实现对果园大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决策,进而做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等环节的科学、精准、智能,打造现代化果园样板。
胡涵清说:“构建科技主体以及应用对象是‘科技小院’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科技小院”顺利落地,胡涵清协同信息科大科技平台和昌平区属地、产业优势,在与各方充分沟通后,确定由崔村镇政府统筹协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牵头,昌平区科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共建,致力于通过农业技术、前沿经济管理理念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与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今,科技小院的全国科技小院管理服务平台已经正常运行了近一年,在科技指导、人才培养、跨界交流、知识传播、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贡献了信息科技力量。
2024年8月底,胡涵清还发起、主持了“相约苹果小镇·科技赋农活动——信息科技赋能昌平智慧农业产业链发展”沙龙。作为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系列活动之一,胡涵清借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信息特色和科技优势,与北京市科协合作,积极服务智慧农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昌平区、崔村镇乡村振兴。来自北京市的数十位科技人才、市科协青托人才,中国农科院等院校专家,以及相关企业家代表围绕农文旅融合IP开发、智慧农业中的半导体技术、通感一体化(ISAC)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科技小院建设、草莓病毒检测技术等专题进行分享,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谁说书生不能带兵?手捧兵书,心中有雄兵百万;挥斥方遒,战场亦运筹帷幄。谁说书生不能理政?以笔墨之智,驭金戈铁马,于血火之间,书传奇篇章。在胡涵清老师挂职期满考核会上,真顺村两委班子“闯进”谈话室,送来一面锦旗:赠崔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胡涵清“不忘初心惠民生,百姓满意办实事”。胡涵清的挂职虽短暂,但所获似繁星璀璨。他一心为民办实事,每一个足迹、每一次付出,都深深烙印在了百姓的记忆里。
惊艳了我的信息科大,美景打包送给你!
让“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正式启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