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唯一!北京经开区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园区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服务国家战略,树立科技自强理念,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出的一项重要品牌行动,注重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的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以发现企业需求价值和构建园区产业链为重点,通过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实现技术集成、实现服务聚力,推动技术交易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科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叠加优势。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不断深化改革、出台扶持政策、提供“管家式”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同比增长47.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3%,呈现出高端产业拉动明显,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的良好发展势头。
不论是政策上,还是营商环境上,北京经开区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片沃土,让其能够在这片土地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北京经开区高度重视“三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自2017年起已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0余项。今年始,北京经开区建立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创新路演大厅”,持续举办项目路演和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推动“三城一区”创新联动发展。
北京经开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工作将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为目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根据中国科协“举起一面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旗帜,建立一套针对重点发展产业的政策支持创新机制,建设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一个融通创新的生态”的工作安排,结合北京经开区实际,将积极对接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人才、技术、服务资源,围绕北京经开区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引入国家级和市级各类学会、协会的科技服务团队,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针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推广等活动。
抓紧研究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等有关政策措施。研究针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建设的有关专项政策,对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协同创新联合体、高端学术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技术交流等平台、活动、项目进行支持,进一步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
北京经开区将致力于建设一批适应经开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基地。依托 “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布10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依托 “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发挥首批11家离岸创新中心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海外人才中国行”等国际技术贸易和交流活动,促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并探索建立“南北协同、产研互补”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格局,加快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建设。目前已挂牌6个先导基地加速区,服务平台30个,重点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科技服务等产业领域。先导基地加速区将开展创新创业空间、专项人才引进、前沿项目支持、投融资及服务配套支持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促进“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创新生态方面,将打造线上平台,实施科创范式工程。包括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线上平台,针对经开区重点产业,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技术路演”,积极参与“问题库”“成果库”“人才库”建设,促进优质技术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打造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培育融通创新的生态。搭建“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线上平台方面,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创新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加强对“三城一区”创新主体的精准服务,目前平台架构搭建完成。围绕“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融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技术转化承接的知识产权产业运用区,促进北京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专精特新”行动,构建形成“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梯队。进一步完善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建设开放共性技术创新研发、中试验证与技术孵化、行业示范应用等专业平台,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创新”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