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挺进千亿级园区

admin7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5

  第24届科博会正在举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携园区前沿企业科兴中维、以岭药业等亮相展会,向参观者展示了近年来的创新成果。

  目前,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今年1-8月,基地66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97亿,同比增长838%,税收过百亿,“成绩单”格外亮眼,提前实现了千亿级产业园区的目标。

  在本届科博会上,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携园区企业科兴中维、民海生物、以岭药业等前沿企业,向参观者们展现近年来的创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围绕5条技术路线,头部时间部署疫苗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园区企业科兴中维成立“克冠行动”工作队,日夜奋战87天,完成疫苗工艺研发。

  为保证新冠疫苗项目如期达产,大兴区成立科兴工作专班,医药产业基地成立驻场小组,从工商注册、土地挂牌、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采取全过程跟踪服务模式,采取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解决有关问题百余项。25天完成前期施工手续,100天完成产能1-3亿剂的新冠生产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建设,107天获得药品生产许可,146天完成五部委联合验收,创造了基地“克冠速度”。

  今年,为扩大产能,基地为科兴中维在天富厂区基础上,又先后提供瀚仁堂、北科院、富国堂三个厂区,用于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四个厂区已建成3个P3车间、12条分装线亿元,原液年产能已达到20亿剂。

  同时,民海生物目前已上市产品和研发数量位居中国疫苗行业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国内独家创新四联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研发、生产、销售头部。

  除了科兴中维、民海生物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还展出了以岭药业、北京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博辉瑞进、麦邦光电等企业的创新成果。其中,以岭连花清瘟颗粒被列入国家治疗新冠肺炎药品目录。北京迪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扩建了专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每日蕞大可检测7万份样本。

  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迈向世界级前沿高地与医药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业绩”突飞猛进。

  今年1-8月,基地66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97亿元,同比增长838%,已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四成多;1-8月,税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891%。年产值比2017年的115.8亿元增长10.2倍,税收比2017年的11.2亿元增长10.7倍。园区入驻企业已达5000余家,其中高新企业167家、上市企业18家、规上工业企业66家,较2017年初增加了三分之二。医药企业经过高投入建设期,逐渐步入高收益见效期,高生长性企业释放产能潜能集中迸发,带动了园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截至8月底,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注册项目486家,其中1000万以上104家。新签约项目有贝来生物干细胞项目、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项目、卡尤迪生物分子诊断项目等68家,新储备项目133家,有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项目、广东欧谱曼迪荧光内窥镜等高精尖项目。入市投促重大项目56个,项目数量位居大兴区头部,其中外资项目4个,组织“两区”建设集中签约项目33个。

  基地举办“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3次、参加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成立大会、举办院企产品供需对接会,搭建院所、企业、医院交流互通平台,切实解决医药健康企业新产品进医院问题,9月份组织园区企业参加服贸会、科技博览会,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

  今年1-8月,科兴中维产值1103.3亿元,税收110.6亿元,形成财政收入23.5亿元。截至9月初,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发货15亿剂,成为全球供应、出口和接种量蕞大的国产新冠疫苗。沃森生物新冠疫苗项目三条技术路线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在园区产业化。基地积极推进北京依生皮卡重组蛋白新冠疫苗项目进入国家疫苗研发专班。

  目前,基地已实现“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医药研发及检验为主导板块,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为主体板块,兽药、保健品为拓展板块的“1+4+2”产业格局。

  今年3月26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扩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获得市规委正式批复,成为规划编制系统改革以来全市首个获批的街区控规。在现状区13.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基础上,基地将扩区9.1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强大。其中南扩3.6平方公里用于工业研发与生产,北扩5.5平方公里用于园区生活服务配套和首医大项目等。

  目前,南扩区开发实施方案审批完成并取得前期开发授权,北臧村集建地开发实施方案完成报审,首医大校本部外1000亩地完成选址,基地正进行批次征地划分,已完成北扩区一级开发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与扩区同步,今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涉及的“四个一批”工业项目共42个,其中市级项目6个,总投资234亿元、总占地2191亩。目前,集萃、巴瑞等六个项目完成挂牌,沃森生物、华润三期等六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京卫药业、中船思睿等七个项目完成竣工,星昊药业、康百世等三个项目实现试生产。

  五年来,医药产业基地在大院大所、各类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储备、创新成果方面已形成了资源聚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11个国家级院所,以及101个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基地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企业科协组织28家,国家级引进人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人才共600余人。

  创新成果方面,园区拥有一类新药14个,3个已上市,分别为协和一类新药双环醇片、五和博澳一类中药桑枝总生物碱片以及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拥有国家创新型医疗器械15个,其中6个已上市。聚集了瑞博生物、艺妙、基因启明、九芝堂美科、华辰未来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落地,以及基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都为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基地管委会通过精准服务促扩产,全力满足科兴中维、热景生物等重点企业需求,专门成立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小组,派专人驻厂办公,全力解决工程手续、用工短缺等问题,力促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建成投产。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拥有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享有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关政策;北京市医药创新品种研发及产业支撑平台能力建设、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专项、北京市医药健康领域急需人才政策等;中关村“1+4”资金政策支持体系;及大兴区“1+N”产业政策体系、大兴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新国门”领军人才政策等。

  基地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发展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保障、教育医疗、住宅保障、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多元供给,为园区企业职工在交通出行、子女教育、休闲娱乐、多层次人才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地积极改善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推动智慧园区二期,宽带、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及专业管道50公里,完成约52万平方米天堂河湿地公园,1万平方米仲景公园建设,建成北臧村供电所并投入使用,实现5G网络园区覆盖。基地已经建成全市头部个产业园区危废品转运站并全面投入使用,还将建设医药产业基地灭菌中心,为园区研发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教育医疗资源方面,医药产业基地拥有清华附中大兴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等基础教育资源。设立卫生院及卫生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医疗服务。

  文化休闲设施方面,基地引入了“中药炮制博物馆、蜜蜂生态馆、道镜体育小镇”等文化休闲场景。已建成中药文化园、拟实施庆丰西路特色街区改造、百合巷药膳一条街建设。

  住房保障方面,医药产业基地从职住平衡角度出发,现有药谷一号、珺悦国际公寓、如家、同心、珺悦酒店、器械园公寓等一批住宿资源。

  大兴区提出建设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园,吸引1至2家国内数字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互联网平台落地,同步培育2至3家头部医药电商平台。下一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两区”建设体制机制,围绕北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大兴区医药健康组团式发展思路,进一步保增长、促发展,推进首医大项目落地,推进创新中心二期、器械园二期建设,为优质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

  未来五年,医药产业基地将聚焦生物药和医疗器械的前沿方向,引导化药与中药引入创新项目,重点承接“三城一区”及国内、国际医药产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将园区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转化极核。力争5年内完成园区的整体转型,打造北京生物医药世界级前沿转化高地,推动“中国药谷”品牌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文/王茗辉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实录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28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马剑主持。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积极参与。下面,我们对《“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

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 产业园通州园区

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 产业园通州园区

  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定位于“政府公共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副中心建设提供动能以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目标,着力打造“四区两平台”六大功能板块。   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以下简称“通州园”)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园区一期坐落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

丰台园产业促进中心获首批科创孵化板合作推荐单位授牌

丰台园产业促进中心获首批科创孵化板合作推荐单位授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丰台园产业促进中心获首批科创孵化板合作推荐单位授牌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主办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上市研讨暨“育英计划”发布会在京召开。全国股转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梅,市...

亦庄形成第四个千亿级产业群

亦庄形成第四个千亿级产业群

  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居全市首位,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扩容……位于京城东南的经开区,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折射出高精尖产业的无限潜力。   日前,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会上获悉,“十四五”开局之年,经开区交出一份“硬核”答卷。   今年,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年产值预计将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京蒙合作产业园为乡村振兴赋能量

京蒙合作产业园为乡村振兴赋能量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京蒙协作开始从“输血式帮扶”驶入“造血式协作”时代,产业协作共赢成为新的主题。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聚焦产业培育,实施精准对接,扶持本土特色产业,推动北京市产业梯度转移和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广大农村群众在京蒙帮扶“协奏曲”中实现“共同富裕”。   2022年,京蒙双方共建产业园...

公共设施完善、文化科技新业态频出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公共设施完善、文化科技新业态频出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公共设施完善、文化科技新业态频出,北京文化供给稳步提质增效   新京报 记者 张赫 编辑 田偲妮   2022-07-22 10:48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将于7月25日至7月26日举办。论坛将更为深入探讨未来北京将如何继续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推进全国...

北京98家文化产业园区获授牌

北京98家文化产业园区获授牌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张漫子)21日,北京98家文化产业园区分别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名)”或“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授牌。   此次入选的98家园区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截至2019年底,98家园区共集聚企业9540家,其中文化企业7337家,包括腾讯、新浪、网易、光线传媒等文化领域知名企业,以及众多成长型文化企业、小微文...

北京、杭州“动作频频”带来哪些文创新生态?

北京、杭州“动作频频”带来哪些文创新生态?

  前几日,我们聚焦了电竞“热”话题以及解析了三个文创企业的新布局。今日,我们为您带来对北京和杭州文创新生态的观察。   北京的“服务中枢” 助力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近年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首钢文化产业园等大型园区,也不乏77文创园、繁星戏剧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园区,产业园区模式已成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