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器械库房出租行业:龙争虎斗谁以争先?
医疗器械专业物流呼声由来已久,但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专注于医疗器械的专业物流企业很少。
2014年以前,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还宛如一块“冰山模型”。该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同时也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界定了相应的规范和义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设立仓库,将产品全部委托其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贮存;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医疗器械的,应当对承运方运输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能力进行考核评估,明确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责任,确保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应当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具有与产品贮存配送条件和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具备与委托方开展实时电子数据交换和实现产品经营全过程可追溯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和技术手段。
业内对于医疗器械物流的定义为“在医疗器械供应链的架构下,依托信息技术、服务方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器械应用单位提供低价、便捷的综合物流服务。”
以往,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会自行搭建仓库贮存,但重资产投入、繁多的器械类型存储要求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高墙。而乐于开放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企业,则积极选择与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商进行合作。
事实上,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远不止简单的存放及配送,其包括仓储是否合规、供应链体系是否完整、信息化程度是否高、追溯能力如何、是否支持温控等等。
第三方服务的共性在于,能够优化供应链从而降低成本。而此前,医疗器械储运并无GSP规范和统一服务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低,致使市场一度处于非合规状态,无证经营的企业不胜枚举。
在医疗器械仓储行业,虽不能说“得资质者得天下”,但玩家们需要面临的残酷事实是——“无资质者不谈前路”。
当下,医用耗材“两票制”的推行,三方物流由于适应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由于契合了“两票制”政策,所以成为业界的新生态,并逐步发展壮大。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将进一步规范我国医疗器械储运市场。
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步步壮大,文件的细则也在步步完善。2016年,文件对跨神设仓给予规定,2018年,文件明确规定了跨行政区域异地设仓,包括省内跨区域设仓、跨省设仓不同情形的具体流程,在行政区域限制上,第三方服务商是呈现逐渐放开的态势。
第三方物流这个看似位于医疗器械产业链边缘的服务型细分领域,其中的“门道”绝不止一个仓库、一条物流这么简单,而面积、温控、市场,也只是玩家们在赛道上领跑的基础要素。
市场给出的答案是:“软件+硬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个软件就是zmsp信息化系统、wms系统打造的智能仓储系统、院内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产品体系,硬件就是区域分仓、配送队伍等实打实的重资产布局。
未来可以预见,医疗器械三方物流将会面临洗牌,强者将占据大部分的市场空间,而无资质的小微企业必然慢慢退出舞台。现在来看,率先取得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会在这场洗牌中存有优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