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园区发展定位看一座科创城市发展
“凭京南门户优势,涿州是当之无愧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也必将成为京雄科创走廊的桥头堡。”对于涿州和谷创新产业园的发展定位,隆基泰和产业发展集团涿州项目总经理李炯非常明确。
李炯所言的涿州,地处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门。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纵贯涿州全境。作为京广高铁的京外头部站,涿州上可承接北京部分外溢产业,下可受益于雄安新区成立后的辐射带动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涿州作为紧邻北京的京畿要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更成为承接北京科技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
在这样的地缘优势之下,李炯所掌舵的涿州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定位在科技创新产业也就成为了顺势而为之举。这家位于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米,可容纳千家企业3万就业。
2016年3月18日,随着在园区项目建设现场举办的“涿州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的开始,园区正式开建。两年后的今天,聚焦科技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已成为明星园区,签约企业近百家,首批企业已投产经营。而这些签约的企业90%来自北京的产业外溢。
李炯认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大型国企以及北京排名靠前的企业将向雄安转移,形成北京、雄安双中心。众多中小型科创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也就将分散在北京和雄安两地。“年营收在亿元以内的中小型科技创新类企业,正处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北京原本高昂的场地租赁以及用工成本,对企业是不小的负担。将企业迁移到北京和雄安之间,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考虑了。”
目前已完成搬迁的北京爱普特科技正是其中的一家。他们在园区购买了一栋3600平的建筑,集研发、生产、办公于一体。这家从事研发、制造烟雾净化系统的科技企业,将总部以及研发、生产迁到涿州,在北京只留下了销售部门。
“涿州位于北京和雄安之间,符合我们的要求。另外,园区紧邻涿州技师学院、涿州职教园,公司的人才招聘应该不是问题,所以,我们看了两次后,就定了这里。”北京爱普特科技总经理王伯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公司面临外迁选址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交通区位,需要在北京100公里范围内。
在李炯看来,园区要想吸引科技企业入驻,完善的产业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供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园区北侧规划的涿州产教园、涿州市技师学院可以满足入驻企业的人才需求;位于西北部的涿州高新区学校,可以满足入驻企业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李炯对照园区规划图,给笔者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园区运营理念。
在李炯看来,目前北京周边的众多科技园区在硬件配套上趋于同质化,除了资产购置、租金、人工等成本大大降低外,能体现出差异优势并吸引企业的还有软环境。诸如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运营服务,给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这是企业在选址时会重点考虑的。
和谷创新产业园两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涿州市在重点承接北京外溢产业,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缩影。
事实上,无论是和谷创新产业园,还是涿州市,都享受到了北京进行产业转移,建设雄安新区的巨大红利。
向前追溯,2012年时的涿州,依然被“大树底下难长草”的现实所困扰,土生土长的涿州人日夜期盼的是并入北京。彼时的涿州,极少有来自北京的企业迁移到此。尽管涿州政府一直也在努力吸引北京企业迁移,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产业立市、借京强市的主体战略,着力发展农场经济、实体经济和总部经济,打造新兴产业示范区、工业聚集区和现代物流园区,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实现全面对接。但收效甚微,受益的,只是因紧邻北京而不断上涨的房价
转折发生在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随着北京转移非首都功能,涿州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涿州谋划打造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医养健康、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现代农业六大产业板块。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四区两基地” 即协同发展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临空经济拓展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两基地”即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地、首都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涿州的产业发展规划,就是紧紧抓住北京产业转移这个历史机遇,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做优做强产业体系,培育主导产业链,加速新兴产业聚集。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涿州的产业布局蓝图已然呈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