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2021年北京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

admin8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30

  来源标题:稳中求进区域经济稳步恢复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北京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京津冀三地稳中求进,区域经济稳步恢复,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万亿元。其中北京、河北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分别为40269.6亿元和4039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8.5%和6.5%;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95.1亿元,增长6.6%。与2019年相比,京津冀三地GDP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7%、3.9%和5.1%。

  春光正好,北京中德产业园里一片朝气蓬勃。作为首批落地产业园的“独角兽”企业代表,思灵机器人对6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更新改造,开展智能力控机器人的生产、应用项目研发等,助力北京制造业提质增效。

  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京津冀三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生产领域中,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医药行业、电子行业贡献突出;津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和4.9%,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生产全面增长。服务业运行稳定,三地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7%、6.7%和7.7%,其中信息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需求领域看,北京、天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2.8%。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4%、5.2%和6.3%,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地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数据显示,北京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各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调控目标5%以内;天津新增就业37.62万人,河北城镇新增就业92.51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8%、8.2%和8.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

  新兴动能增势良好,创新引领释放活力。在京津冀三地,高精尖产业加快成长,表现亮眼。

  据统计,2021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2成以上,智能化产品生产加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在上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达到56%。天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7.3%,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倍、54.3%和53.2%。河北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5.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八大行业实现全面增长。

  三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天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9000家。河北创新平台增多变强,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00家,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27家。

  “北京研发、三河转化”,随着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协同发展的推进,落户三河市的北京企业不断增多,北京的产业资源在三河市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断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持续增强产业对接协作。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转入河北单位5616个,其中法人单位3475个;京冀在津投资到位额1510.4亿元,占天津全部引进内资的比重超过4成。

  北京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企业占1/3,北京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40%;廊坊三河市兴远高科等27家科创园入驻企业796家,其中京企占比达65%。

  备受关注的“两翼”建设加快推进。据了解,由中心城区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企业数量自2017年起持续增长,2021年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新设市场主体2.2万户,创5年新高;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共引进14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近3万个,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2021年12月正式开诊。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框架全面拉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保持全省领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集团等央企落户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也在加快落地。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京津冀三地稳中求进,区域经济稳步恢复,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23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万亿元。其中北京、河北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分别为40269.6亿元和4039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8.5%和6.5%;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95.1亿元,增长6.6%。与2019年相比,京津冀三地GDP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7%、3.9%和5.1%。

  春光正好,北京中德产业园里一片朝气蓬勃。作为首批落地产业园的“独角兽”企业代表,思灵机器人对6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更新改造,开展智能力控机器人的生产、应用项目研发等,助力北京制造业提质增效。

  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京津冀三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生产领域中,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其中医药行业、电子行业贡献突出;津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和4.9%,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生产全面增长。服务业运行稳定,三地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7%、6.7%和7.7%,其中信息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需求领域看,北京、天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2.8%。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4%、5.2%和6.3%,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地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数据显示,北京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各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调控目标5%以内;天津新增就业37.62万人,河北城镇新增就业92.51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8%、8.2%和8.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

  新兴动能增势良好,创新引领释放活力。在京津冀三地,高精尖产业加快成长,表现亮眼。

  据统计,2021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2成以上,智能化产品生产加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在上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达到56%。天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7.3%,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倍、54.3%和53.2%。河北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5.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八大行业实现全面增长。

  三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天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9000家。河北创新平台增多变强,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000家,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27家。

  “北京研发、三河转化”,随着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协同发展的推进,落户三河市的北京企业不断增多,北京的产业资源在三河市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断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持续增强产业对接协作。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转入河北单位5616个,其中法人单位3475个;京冀在津投资到位额1510.4亿元,占天津全部引进内资的比重超过4成。

  北京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企业占1/3,北京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40%;廊坊三河市兴远高科等27家科创园入驻企业796家,其中京企占比达65%。

  备受关注的“两翼”建设加快推进。据了解,由中心城区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企业数量自2017年起持续增长,2021年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新设市场主体2.2万户,创5年新高;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共引进14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近3万个,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2021年12月正式开诊。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框架全面拉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保持全省领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中化集团等央企落户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也在加快落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北京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E园EPARK联合办公共享办公众创空间

E园EPARK联合办公共享办公众创空间

  500㎡屋顶花园,私属庭院露台,让吸烟和畅谈告别楼梯间,把办公室搬进大自然。   明亮柔和的光线、新鲜的空气、现磨咖啡、红茶、花果茶……色彩、灯光、音乐、温度、配套等,让舒适的办公体验无处不在。   E园EPARK(雅宝路社区)毗邻建国门、朝阳门地铁站,便捷通达;4个花园露台、1个大型绿植墙、每张办公桌配备的绿植,成就“有氧办公环境”。...

中国农工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农工北京市委员会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新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新时代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作为一种稀有的、非金属黏土新材料,凹凸棒石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环境修复、医药、工业、航空等领域。“推进西北地区凹凸棒石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于满足生产消费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全...

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提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兴区再添健康产业园新项目

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提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兴区再添健康产业园新项目

  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提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兴区再添健康产业园新项目   审批手续已齐备,临建、水电设施已完成,机械设备、工人已进场。近日,在达瑞兴健康产业园项目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将于近期正式开工。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发展阶段做好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据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兴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建立...

全北京产业园产业园(有图有线已更新)

全北京产业园产业园(有图有线已更新)

  知全球机械网UKYyu5大小事,交全球机械网UKYyu5知心友   北京奥宇集团有限公司为您介绍全北京产业园产业园(有图有线、问如何选择办公室租赁?答一,要核真房屋产权的原件,须要时还应在房屋交易核心盘问房屋权属注销状况。如果是委托出租,须要出租方提供房屋所有权人的委托书等法律文件如果房屋所有权人是两人或以上,须要得到所有房屋所有权人的赞成或。...

全省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太原

全省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太原

  山西日报记者曹秀娟报道 9月16日,太原市人社局与国投人力、北京海创产业研究院签订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合作协议,山西省首家规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由行业龙头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国投人力与北京海创院共同运营管理。   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全省头部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园区将走“人才+科技”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的引...

北京两家疫苗公司累计产值突破1200亿元 带动上半年工业保持高速增长

北京两家疫苗公司累计产值突破1200亿元 带动上半年工业保持高速增长

  (徐婧 杜燕)今年上半年,北京牵头研发的四支新冠疫苗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支疫苗累计产值突破1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倍、两年平均增长94.2%。疫苗产业不仅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北京力量,也成为支撑工业高速增长的核爆点。   以上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

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暨北京中德产业园正式开园

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暨北京中德产业园正式开园

  12月23日,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德国商会共同主办的2021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顺义区成功举办,北京中德产业园正式开园。北京市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CIPA)、中欧国际交易所(CEINEX)、弗劳恩霍夫协会(FHG)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STC)、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CFEID),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德国各州驻华联络处...

北京中德产业园企业全面复工

北京中德产业园企业全面复工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 通讯员 许金星)不负春光开好局,兔年实干正当时。目前,北京中德产业园企业陆续开工,加快生产步伐,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海福乐是享誉世界五金行业的知名德国品牌,大年初七开始,这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在海福乐智能库房里,工人有序验货、理货、处理订单、包装、发货,所有环节紧密衔接。据悉,海福乐员工到岗率达100%,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