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经开区近五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500项 “三城一区”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admin10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17

  经开区近五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500项 “三城一区”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原标题:经开区近五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500项 “三城一区”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不需要外卖小哥奔波,外卖自己“送”到家门口。2021年参展中关村论坛的新石器无人配送车已经正式上路。新石器公司本是一家中关村孵化的科技企业,但把创新场景和产业化落地放在了几十公里外的亦庄。

  “三城一区”是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每年孕育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很多都选择在经开区实现落地转化。中关村论坛期间,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合计近900项,开拓“三城一区”联动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从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方面,亦庄具备满足无人配送车商业和产业落地的环境。”新石器公司负责人直言,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成果转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这里是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政策创新和产业活力,为新石器提供了无限可能。2021年5月,新石器获颁全国首批无人配送道路测试资质,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依托亦庄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运营的丰富经验,公司部署并运营了300辆无人配送车。

  科研团队在中关村科学城等“三城”做早期研发,在经开区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随后产品及业务从北京经开区辐射到全国、全球——这样一条产业创新有机互动的链条,经过几年的发展正在快速壮大。

  本届论坛上亮相的和华手术机器人“吸粉”无数。这是由协和医院骨科专家发起、转化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技术、在经开区落地的和华瑞博公司推出的。2020年落户后,其主打产品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很快完成了合规性工程研发,通过注册检验并进入临床阶段,比大多数医疗器械工程研发、注册检验流程快了一年以上。

  创始团队来自中科院的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具备光刻准分子激光技术全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公司,即将在经开区落地的集成电路光刻光源制造及翻新基地项目,将提升准分子激光器生产能力,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今年以来,已转化落地‘三城’科技项目134个,引入60余家‘三城’优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经开区开展服务。”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合计近900项。

  朝林广场、大族广场、信创园、北京经开北工大软件园、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和亦城国际中心……三个月前,几家位于经开区的产业园区挂上了“中关村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加速区”的牌子。

  当天,来自中关村科学城的6个项目也特意在此路演,寻找投资和落地亦庄的可能。“这6个项目都聚焦医药健康领域,因为生物医药是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极有可能实现合作或者在此落地转化。”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源于经开区与中关村正打通转化链和孵化链,探索建立转化和孵化长效对接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虽然同在北京,但“三城”与“一区”分属不同的区域和行政单位,如何拧成一股绳?这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融合发展,机制催新。除了与中关村科学城,经开区也陆续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分别签署了加强创新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三城一区”合作对接机制已经形成。

  同时,经开区对接清华、北大等高校成果转化中心,与北航、北工大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储备产业化项目超过700项;与“三城”高校院所组建31家联合实验室,打造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基金,引入两支“三城”基金落地经开区,落地金额共计4.68亿元。

  在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支持下,“三城”管委会与经开区管委会建立“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协调会议机制,联合举办10场“三城”企业项目对接活动。未来,各方将共同搭建高水平的“三城一区”建设平台,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承载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看不见摸不到的机制创新恰恰为创新资源在“三城”与“一区”间流动打下基础、拓宽渠道。

  率先挂牌6家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基地加速区,为创新主体提供8.2万平方米的空间,搭建企业服务平台30个。此外,44个城市更新园区和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及产业用地也已储备好,作为先导基地拓展区。

  企业享受到的科技创新服务还有哪些?线上平台方面,经开区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发布共享设备144台套,共享实验室70个,提供技术服务66项,发放共享平台创新券300万元。线下平台方面,打造“三城一区”创新路演品牌,2021年以来,协同“三城”20余所高校机构开展10场创新项目交流对接活动,共有51个科技项目进行了路演,一批优质项目取得合作意向。

  “经开区也将为‘三城一区’的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保障。”这位负责人说,经开区每年设立1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推动产业高质量有序发展,重点支持“三城一区”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等项目。下一步还将持续健全完善“三城一区”顶层设计及“三城”成果转化有效机制,全面对接“三城”科技成果,不断提升与“三城”的协同转化规模和效益。(曹政)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八卦科创】2019北京世园会—科技世园智慧赋能

【八卦科创】2019北京世园会—科技世园智慧赋能

  走进自然生态展示区,从《山海经》中脱胎的“光影森林”带来全景式的游览体验;移步植物馆,与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打造的数字展厅,让人犹如置身于红树林水下世界;游览间隙,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提供安保、航拍等服务;机器人咖啡师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香醇的咖啡,免去排队烦恼……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从场馆建设到园区运营,从观众体验到服务引导,处处都有高科...

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合作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合作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2月24日下午,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的合作启动仪式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成功举办。   中移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淡长朋,综合部、财务部总经理王玉立,科技创新产业园筹备组组长孙柏,综合部副总经理陈冲,财务部副总经理王纯;清控科创科技服务集团副总裁杜劭君,清控科创京津冀事业部执行总经理陈巍等共同出席仪式。   淡长朋在致辞中指...

京北4座老旧村落崛起科技创新高地中外媒体探访“能源谷”“生命谷”

京北4座老旧村落崛起科技创新高地中外媒体探访“能源谷”“生命谷”

  2月11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生命谷”,来自27家中外媒体的40名记者现场感受了这块创新高地的魅力。   土沟村、鲁疃村、北七家村、岭上村,10余年间,京北这4座老旧村落,已变成云集十余家央企科研中心的“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正加快实施生...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出炉:北京打造全球科创中心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出炉:北京打造全球科创中心

  在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中,北京此次瞄准了高端制造业。比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   据了解,在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中,北京此次瞄准了高端制造业。比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发展   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了上述指南。根据指南,京津冀产业将建设“一个中心、...

京蒙首个“飞地园区”开工建设

京蒙首个“飞地园区”开工建设

  12月29日,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项目在京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内蒙古在北京建设的首个“飞地园区”,为京蒙帮扶工作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树立标杆。   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占地面积26.4亩,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总投资6.22亿元。生产厂房和研发实验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蕞多可容纳2000人同步研发生产。园区按照“研发孵化在北京、转化落地在赤峰”...

借力体育科技创新——杨浦体彩到科创园区宣传公益

借力体育科技创新——杨浦体彩到科创园区宣传公益

  借力体育科技创新——杨浦体彩到科创园区宣传公益   近日,上海杨浦区的长阳创谷科创园区热闹非凡,“大创谷”杯杨浦足球超级联赛电竞足球决赛暨创新杨浦·体育科技嘉年华在此举办,当天的科创园区掀起了一阵足球热。   本次嘉年华以玩转“体育+黑科技”为主题,引入由清华大学团队蕞新研发的体感科技体验,参与者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可直接通过手机接收数据,享受体...

助推“两区”“三平台”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 —— 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即将在怀柔开幕!

助推“两区”“三平台”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 —— 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即将在怀柔开幕!

  为推动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将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践行《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建设科学仪器及传感器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Yanq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Senso...

北京“两区”建设凸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特征

北京“两区”建设凸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特征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 (董兆瑞)“北京市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力,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赋能,首批或首发项目频频落地;立足数字经济全球标杆,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两区’建设成效更加凸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特征。”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北京市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专场”上,北京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