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北京在行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北京在行动
耕地是粮食生产蕞重要的资源,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使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具体到北京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质保量验收后全部落图落地。随着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新增耕地,而实际生产中发现,新增耕地存在诸多障碍因子,包括土壤肥力低、土壤结构差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及北京市粮食创新团队为了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开展了以退林还耕为主的新增耕地土壤培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探寻保护性耕作下新增耕地土壤结构功能变化特征,通过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肥等处理,连续监测各试验小区土壤样品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容重、含水量、团聚体等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合作物产量与投入产出收益,确定新增耕地的耕作及培肥改良技术模式。并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专家共同把脉新增耕地粮食生产中如何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北京市粮食创新团队土壤评价与质量提升岗位技术人员在顺义区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区开展了新增耕地土壤培肥技术试验,设置10个处理,从前期长势及初步测产来看,土壤培肥显著增加了玉米秸秆鲜重及玉米果穗鲜重。其中,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亩,缓释肥50公斤/亩效果蕞佳,秸秆及玉米鲜重均蕞大。
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及北京市粮食创新团队下一步将根据新增耕地不同制约因子,开展相应改良措施的研究及示范应用,进一步推进北京耕地保育、稳粮保供工作,保障粮食安全。
供稿: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