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产业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未来向产业综合体迈进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我国航空产业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 未来向产业综合体迈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航空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前景研究》显示,航空产业园是以飞机生产制造为主轴,带动零部件加工、改装维修、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航空旅游和航空教育培训等产业,重点构建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产业发展结构。在产业结构上以各航空产业板块形成各自较为完善的航空生产体系,且相对比较集中,自主配套率较高。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航空产业园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航空产业园数量由2016年的58个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91个。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20年占比达33%。其次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20%、16%。西南、华北、华南地区占比较小,分别为9%、7%、4%。
2020年我国航空产业园地区分布情况
从省市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陕西省航空产业园数量蕞多,为11个。其次是山东省,航空产业园数量为9个。安徽省、江苏省航空产业园数量均为8个。
2020年我国航空产业园省市分布情况
从经营模式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区分为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模式的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采用“核心基地+服务区”模式的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和以“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园区三大类。
以航空制造业为主体的通航产业园是依托通用飞机整装及零部件生产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构筑通航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产业链,主打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总装一体化园区。
以中航工业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的模式,基地位于栾城县石家庄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主打通航垂直整合产业发展模式,向上延伸产业链构筑通航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产业链。
以服务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采取“核心基地+服务区的模式,在通航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拓展通航服务功能,通航服务包括通航作业、飞行培训、飞行俱乐部和FBO等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
以北京密云通用航空产业园、北京平谷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依托于基地所处的良好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大力推动航空产业发展。
依托于当地经济及产业的优势,在区域内形成综合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并配备独立的周边产业及生活服务附属功能空间。
以大连通航产业园为代表,园区建设涵盖了通用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大型商业和地产开发,采取“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的模式,打造上游研发、制造和下游通航服务产业链,构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
从经营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广东省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区总投资蕞高,达1300亿元,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江西省的南昌航空工业城,总投资达300亿元,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目前落户项目达55个。
截至2020年我国部分航空产业园经营情况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航空产业园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缺乏科学规划与协同统筹,产业没有形成有效发展模式普遍盈利差等问题。未来,随着园区产业链的继续延伸,当园区现有的空间规模和附加功能不能满足这一发展要求时,成熟期的航空产业园就面临着向更高级的城市功能区的方向转型,而综合性的临空产业综合体将成为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