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展亮相服贸会集中展示生产创新成果
9月1日,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展亮相2022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区。展览围绕“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主题,采用数字孪生与沉浸式技术有机结合的理念和方式,集中展示了9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生产创新成果,呈现了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文化园区是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单元。目前,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达到60%,支撑2020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头部。
百年变局加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在园区形成新实践,萌芽新业态。
本次园区展期间,元宇宙成为市场竞相发展热点。在互动体验区,“五一视界”利用自主集成创新的全要素场景技术,辟设了元宇宙会客厅,在虚拟宇宙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会展空间,集成展览展示、洽商交流、产品销售、交易结算等功能,实现现实场景在元宇宙的生动复刻,蕞多可容纳650人同时在线。此外,“豹宇数字”搭建起的虚拟世界,“精彩旅图”创造的实景3D VR场景,“捷通华声”推出的“凌云数字人”等等,无不展现元宇宙技术对传统业态的改造升级。
在专题展区,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研发建设的“5G+”超高清远程制作中心,搭建起“中央厨房”式全媒体制作发布平台,实现对超高清转播车的市场替代。改建600平方米的XR虚拟演播室,提供沉浸式数字制播新服务,为拍摄企业节省成本超过70%,试运行一年收入达1800万元,较改造前收入水平提高了约50%。目前,基地累计形成数字资产1200件,网络定价超过1000万元。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单位达到1307个,实现收入5395.5亿元,同比增长4.4%;形成资产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9%。
得益于系列政策的带动,文化产业园区逐渐成为“产城融合”的主阵地,在由文化生产的“工厂”向文化生产消费综合体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街区、城市的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目前,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核心汇聚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达58个,占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总量的59.2%,构建起充满时代魅力的“金十字”骨架。首钢实现旧貌换新颜,“雪飞天”惊艳全球,让北京城市形象闪耀世界。首创郎园不断塑造文化新地标,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为副中心建设增添文化内涵,“美克洞学馆”“美后肆时”等诠释新型文创空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两区”建设涵养新动能。在隆福寺文创园的支撑下,北京“文化金三角”资源联动更加紧密,高端资源日益汇聚,消费活动如火如荼,文化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正在朝着国际顶级文化矩阵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桥头堡”加速迈进。
据统计,绝大多数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在有限空间里主动调整出15%-20%的面积,配套建设实体书店、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消费场所,创新“文化+餐饮”“文化+休闲”“文化+商贸”“文化+体育”等消费新业态,引入快闪店、国潮店、脱口秀等产业新形态,涌现出“E9区创新工场10分钟文化休闲体验圈”“嘻番里”“我是不白吃”“曼联旗舰店”“时堂”等首店新品牌和网红打卡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消费活力。
据悉,本次园区展期间还将举办12场互动活动,届时会有更多文化企业参与其中,分享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丰硕成果。(李姝)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