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工业园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或为发展方向【组图】
(原标题:2022年北京市工业园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或为发展方向【组图】)
中国主要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2021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北京头部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7%。
2020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按可比价格计算)。分行业看,2020年,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主要工业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6%;汽车制造业增长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9年同期增长34.1%,两年平均增长15.8%。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21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3710公顷。用地结构方面,安排交通运输用地145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公顷,特殊用地3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成务及公用设施用地650公顷,产业用地490公顷(研发用地150公顷,工业用地110公顷,物流用地60公顷,商服用地170公顷),住宅用地1060公顷(产权住宅用地760公顷,租赁住宅用地300公顷)。工业规划用地占比较低,约为3%。
多年来,北京市关注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政策上也给予了许多支持,以下为近年北京关于工业园配套政策:
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分别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市级工业园区16个。
根据北京统计局统计,近年来北京市工业园区征用土地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起统计方式发生改变。2017年,北京市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累计已供应土地面积为378.6平方公里。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工业园区累计已供应土地面积为415.8平方公里。
2017-2020年,北京市开发区招商项目企业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市国家级与市级开发区招商项目企业数量分别达97022个与34143个。
根据《2021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10%;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36.1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96.5%。
2020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达96.6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达92.9亿美元,占全市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96.2%。北京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吸引外资“强磁场”效应不断释放。
2017-2020年,北京市开发区(国家级、市级开发区)总收入与利润呈上升趋势。2020年,北京市开发区总收入与利润分别达88325.1与7188.7亿元。
根据《北京“十四五”规划》,北京市工业园区或呈现现代流通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趋势。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湖高新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从短期技术面看,近日消息面无变化,主力资金有介入迹象,短期呈现上升趋势。公司质地一般,市场关注意愿无明显变化。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