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admin9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23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右)做客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为海淀区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能。今后一年,海淀区将如何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新一轮的先行先试?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级,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昨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走进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进行详细解读。

  中关村是中国头部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在内的“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快建设,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对标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努力下好“五子棋”。今年将强化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新一轮的先行先试,形成政策创新的高地,围绕支持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机制等方面,拿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智慧“求突破、谋创新”。

  于军表示,中关村科学城要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蕞前头、走在中关村先行先试蕞前头、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蕞前头。“在海淀区刚刚结束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主题主线:深耕试验田,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着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

  于军表示,去年以来,海淀区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加速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加速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6.8亿元,同比增长12.9%,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9500亿元,占全市24%,增速在10%以上,向“万亿俱乐部”挺进步伐坚定有力,支撑首都发展的作用更加彰显。

  “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实现一万亿元。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考虑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能级,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于军说,海淀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挖潜经济发展潜力,分别是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速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于军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海淀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世界一流目标,制定实施了“创新发展16条”等系列支持政策,构建了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区域“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建成了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发布了长安链、“悟道2.0”、96核区块链专用芯片等重大成果,一批前沿领域从“并跑”走向“领跑”,这些都是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未来发展的动力。

  下一步,海淀将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优化创新生态为主线,搭建高能级创新载体、培育高效能创新生态、汇聚高精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夯实海淀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升海淀经济发展成色。

  于军表示,近年来,海淀区强化项目带动聚集发展“硬核力量”,狠抓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推动字节跳动、小米等近100个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抢占前沿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高精尖产业组织培育和模式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占据高价值环节;发挥内需支撑作用,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布局,调整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能级,市场总消费稳居全市头部。从具体指标看,海淀区投资、消费、外资外贸、财政收入等均居全市前列,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制造等支柱产业均在全市占据举足轻重地位。

  高素质的产业结构保障了海淀经济运行的弹性、韧性和稳定性,彰显了海淀经济在大变局中搏击风浪的强障其倍大潜力和定力,也为海淀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海淀将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隔呈价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形成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大信息为支柱、大健康为突破、先进智造业为支撑、面向未来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产业集群、大企业集聚、大项目集成”顶超的发展格局,构建“链主”企业带动、单项冠军跟进、专精特新“小巨人”梯次有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于军表示,近年来,海淀区秉承“科学+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精细治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积极推动南区提升产业能级,北部地区形成发展纵深和新的创新增长点,产业发展的高品质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海淀坚持管理创新,发展优质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

  硬件方面,五年来,北部地区累计开复工1203万平方米,竣工548万平方米,在北部新增了中关村壹号、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等27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了杨家庄小学等25个教育配套设施、北部医疗中心等2个医疗设施以及中粮大悦城等2座商业综合体,地铁16号线开通运营,邓庄南路、翠湖东路、皇后店东路等主次路建成,北部能源中心等一批市政设施建成投产,永靓家园等居住项目建成,北部产城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城区初见形态;南部地区城市更新取得重大成果,二河开21号院、京张铁路沿线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得到解决,454个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老旧楼宇、老旧厂房改造取得实效。

  软件方面,海淀区实行“先定项目后供地”,确保土地、空间与产业精准匹配,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用地成本;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服务水平,实现重点园区由物业管理向投资和服务转变。

  下一步,海淀区将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规和海淀分区规划,聚焦全域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全域产业空间资源统筹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空间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提升区域服务优质产业能力,为海淀未来发展进一步升级拓展优质空间。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北京科创资源对接】园区开展线上政策推介活动加快推进副中心高精尖产业落户发展

【北京科创资源对接】园区开展线上政策推介活动加快推进副中心高精尖产业落户发展

  原标题:【北京科创资源对接】园区开展线上政策推介活动,加快推进副中心高精尖产业落户发展   通州园,今年通州园管委会围绕四个功能区五大主导产业,深度研究创新投资促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明确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为依托,构建以“四区结对”和“协会+联盟”为抓手的招商服务平台,建立“政府部门+产业专班(组)+乡镇+平台公司招商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对总部经济、头部企业、...

【解读】北京经开区“科创20条”

【解读】北京经开区“科创20条”

  2022年1月2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袋鼠君依据科技创新局的回答,从政策背景、发展目标、申请主体、支持金额、实施周期、如何申报等6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归纳解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

三年三迁见证雄安科创环境新变

三年三迁见证雄安科创环境新变

  6月18日,雄安科创中心C座华铸科技集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里,丁国辉(左一)正和几名工作人员研讨智慧园区的设计细节。赵荣昊摄   6月18日,雄安科创中心C座二楼,华铸科技集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铸数字”),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研讨,为雄安某园区设计零碳解决方案。电脑屏幕上,整个园区的建筑都以三维建模形式清晰地显示在眼前。   华铸数字是入驻...

世界向东北京向南新国门科创总部区发展价值持续升温

世界向东北京向南新国门科创总部区发展价值持续升温

  每一次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都有新的时代风口产生。抓住风口者,无论是个人亦或是企业,皆乘风而起扶摇直上。而下一个30年,世界竞争格局集中于科技创新已然显而易见,中国力图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也写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即时代风口毋庸置疑。   那么,北京将在这场波及世界改写中国的变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大兴2021年近乎传奇的60.1%名义GDP增速,又是如何实现的?未...

京北4座老旧村落崛起科技创新高地中外媒体探访“能源谷”“生命谷”

京北4座老旧村落崛起科技创新高地中外媒体探访“能源谷”“生命谷”

  2月11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生命谷”,来自27家中外媒体的40名记者现场感受了这块创新高地的魅力。   土沟村、鲁疃村、北七家村、岭上村,10余年间,京北这4座老旧村落,已变成云集十余家央企科研中心的“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之一,未来科学城正加快实施生...

人工智能创新园落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

人工智能创新园落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

  记者5月9日获悉,为进一步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本市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翠湖科技园增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预计2024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人工智能创新园旨在聚焦通用智能发展,服务重大科研任务,面向基础研究、前沿科技、学术生态、产业应用、人才培育等领域,建设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AI垂直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为世界人工智能基础创新和产...

位列全球前三北京打造科创中心城市模板|新京报社论

位列全球前三北京打造科创中心城市模板|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图/新华社   近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集团发布了“202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对全球100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进行评估。近三年,北京的排名一直稳步提升,今年位列全球第三名,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和纽约。   在前十名中有三座中国城市(都...

加速!科技创新中心

加速!科技创新中心

  1月4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在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排行榜中,北京位列头部,强势领跑。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7%。   “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