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品牌到底该怎么做?一文读懂!
近日,“2021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品牌声量榜”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知名园区纷纷入围。
真领科(zlinkpark)发现,产业园区已不止要做好产业集聚,更要做好品牌发声。特别是由于产业园区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以品牌赋能产业招商和项目拓展,成为新一轮产业园区运营的重中之重。
然而,很多产业园区对品牌应如何定位、如何打造,仍是一头雾水,仅仅发几篇稿子,找几家媒体,办几场活动?真领科(zlinkpark)将实际操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打法、可复制的品牌模式,分享给大家。
在品牌端,围绕传播输出价值;在产业端,围绕组织转化价值;在资源端,通过整合分享价值;在效益端,通过突破盈利模式实现创造价值。
1、新闻宣传有广度。建立以园区自媒体、专业媒体、传统及网络媒体为主的传播矩阵,在媒体传播上打开通道,既做到全面覆盖,又能精准赋能营销。
2、产业运营有高度。以园区为主体策划系列产业活动,主动链接政、产、学、研、金等各种资源,形式不限于展会、论坛、闭门会等。
3、智库联动有深度。深耕园区主导产业,走访全国各大产业集聚区与代表企业,建立行业认知,输出行业观点。链接重点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形成常态化智库联动。
4、创收增值有力度。产业园区并非只有买卖、租赁等收益渠道,可探索为园区企业或外部机构提供品牌运营、活动运营、咨询策划等服务,实现品牌创收。
以媒为介,塑造产业品牌。联动央省市区及行业媒体,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策划行业类报道、主流媒体报道,传递园区品牌和产业影响力。
造船出海,传递产业价值。积极主办、参与行业大型峰会、论坛,走访产业链和生态链头部企业,组织园区企业进行政策宣贯。品牌运营从“请进来”变为“走出去”,从“等服务”变为“送服务”,强化资源挖掘和链接能力,为园区企业及生态链伙伴搭建资源平台,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快速发展。
与邻为伴,建立产业社交。政府端,通过与各部委办局互动联系,针对性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政策申报公益性服务。区域端,走访全国产业聚集地,完成区域分析报告、专业文章解读。产业端,作为产业社交名片输出价值,加强联动,增进合作交流的可持续性。
跨界联动,建立产业社区。园区的建设不仅需要生产科创空间,还需要生活娱乐与生态休闲空间与服务,可联合异业品牌联动传播,通过跨界跨资源,让企业有归属感,让员工有获得感,实现产业园区到产业社区的飞跃。
很多品牌人包括媒体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区:所谓品牌就是办几场活动、找几家媒体、发几篇稿件。
真领科(zlinkpark)认为,围绕产业组织的各类打法及活动,不能单纯为了完成而完成,活动本身为品牌带来的赋能以及体现的价值才是衡量的标准。
推送几篇文章,有多少分发渠道,得了多少点击和点赞, 表象要兼顾,但这些仅仅是表象而已。
真领科(zlinkpark)认为,通过这些方式链接了多少资源,吸收了多少观点,引发了多少交流,才是根本。
线上还是线下,本地还是异地,与政府还是企业结合,行业或机构是否加入?现在,各种活动形式,多到已经让人忘记了活动的本质。
真领科(zlinkpark)认为,招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先明确品牌价值和诉求,再辅以形式锦上添花。
真领科(zlinkpark)认为,蕞终我们要选择适合产业发展、气质吻合的对象相处,拥有行业背景及专业功底的成长型伙伴会更适合与园区共成长。
总的来说,园区品牌需要明确客户是谁、客户需要什么、如何开展工作这三个核心问题。
对于品牌部门来说,“政产学研用金介媒智”都是我们面向的对象,核心是“政产”,即政府+企业。于政府,我们是智多星,建言献策促发展;于企业,我们是及时雨,四通八达助腾飞。
政府与企业对品牌的诉求,已经从狭义的媒体传播、对外喉舌演进成了产业组织、资源联动。政府希望了解产业动向,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决策;企业希望链接媒介、资本、产业资源,完成外宣参与活动的同时,寻求合作先机。
确定政府与企业具体需求后,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为科技部门拟写产业月报,作为内参呈报主要领导;为经信部门策划产业活动,打通本地资源建立生态圈;为企业提供专访、活动、调研等服务,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题,嫁接平台,明确方向。
未来,产业园区品牌势必要向区域品牌开拓者、行业风向引路人、产业社交先锋队等方向转变,实现从单一功能的品牌部门向集品牌传播、产业组织、资源链接、战略发展为一体的区域化复合型团队。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