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在北京,亦庄是个很特别的所在,它基本上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代名词。
和京城其它地方相比,因其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颇有“新城”和“小镇”的味道。但跟通州等同为郊县的地方比,这里又“有产有业”,风光秀美,所以大家基本上都选择就近安家,通勤时间算是很理想了,所以被赞誉是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地方”。
关于经开区的早期选址,我曾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1992年,国家探索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始在各地筹建开发区用以落地外资,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北京也开始谋划选址,但毕竟首都地位特殊,外资引入会不会动摇根本,谁心里也没底,
大家看来看去,终于找了这么个好地儿:四区交界(大兴、丰台、朝阳、通州),风险收益共担;一边是河(凉水河),一边是高速路(建设中的京沪高速),正好把这块地围在中间----据说,大家当时都觉得,必须把资本主义给圈(juan)起来,防止对社会主义发展造成影响和毒害,这就是经开区蕞早的59.6平方公里。
这个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无论如何,北京经开区就从这个过去叫“亦庄”的地方开始建设起来。
据亦庄的地方文化学研究者张友才老师考证,亦庄这片地原属南海子,清代是皇家猎场,时有驻军。后来皇家影响力减弱,不少攒了私房钱的宫女、太监和商人会偷偷在这边买块地,修个庄子,用于以后养老。据说一个姓祁的京城商人在这附近修了个庄子,因为是建在“奕字营”的统领房,故给庄子定名叫“奕字庄”。后来逐渐简化成“奕庄”,进而成了“亦庄” 。
亦庄这名颇有预见性。2005年,我随公司到纽约参加一个业内展会, 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从北京来,拿来一本刚出版的TIMEs,内页竟然是亦庄的招商广告, 不知花了多少美金,当年算是相当新潮了,“亦庄”被翻译成E-TOWN , 音义兼备,令人击节。所以,E-Town 后来也基本上被固定为亦庄的标准翻译了。
那年头,正是诺基亚在亦庄建设星网工业园,以极强的品控能力和极高的运营效率生产手机,将它们买到全球的高光时刻,一度,诺基亚一家企业的产值税收就占到经开区的1/3,让经开区财力丰厚,进入高速发展期。彼时谁也未曾料到,这么巨无霸的一家企业,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间,就被彻底颠覆了。后来星网工业园几经辗转,被我们收回来,又以资产作价入股的方式进入北汽新能源……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