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中关村壹号:硬科技亮出新招牌

admin6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15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新”的憧憬总是让人欣喜和期待,2023年尤甚。重回常态、重拾烟火,全社会信心和预期正复旧如初;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经济韧劲和活力已澎湃而出。此际,我们精心遴选若干北京新地标,从这里出发,探寻它们在首都新经济图谱中的坐标,也记录下我们正经历着的这个特别时刻。

  2023年头部周的蕞后一个工作日,百望云首席咨询顾问续岩是在繁忙中度过的:赶着当天下午的飞机结束出差任务,马不停蹄回到北京的公司,开启与同事们新一轮的业务探讨。

  “从企业角度,明显感觉到全国经济已经在复苏,我可以自由地去见客户,大家也可以正常地进行商业往来。”顶着夕阳的余晖,续岩描述了他眼中看到的希望。

  当经济正式按下“重启键”,夜以继日的不止续岩一个。“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谈及中关村壹号的未来,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戈如此说道。

  冲刺四大赛道 上线硬科技企业“朋友圈”

  取势,明道,优术。从一张电子发票说起,续岩用这三个词概括了百望云业务转型的全历程。

  百望云是中关村壹号聚焦的金融科技领域代表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财税数字化服务领域的独角兽。2022年12月末,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2022中国SaaS市场研究报告》,百望云已连续四年被评定为年度“中国电子发票市场开票量占有率头部”。

  从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看似只是简单的载体变化,背后蕴藏着的却是巨大的动能转换。发票不只是一张简单的票据,其中包含非常全面的信息,买卖双方是谁、商品是什么、商品规格价格如何、交易地点在哪、何时发生都在其中,所有这些发票的信息数据联合起来,呈现出的就是一整个商业交易网络的全貌。

  续岩解释称,票据的数字化不仅让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链条进行彻底的闭环,提升效率,同时也可以让企业与企业之间流转的数据价值得到蕞大程度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发票数字化后,数字资产的力量就立刻迸发出来了。

  以疫情期间为例,不少企业的供应链遭遇风险,通过产业图谱+大数据分析,便可以了解能够替代的原材料厂家在哪里,其经营是否正常。在续岩看来,这种数据的颠覆性力量,足以使中国的企业在世界格局中走得更靠前。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要迸发力量,就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而这也正是中关村壹号的目标所在——向全球硬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类似的故事在中关村壹号中并不罕见。2022年末,园区内的企业中科驭数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DPU芯片K2成功点亮,这也是业内首颗完成点亮的国产DPU芯片。

  去年11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资格的企业。

  据了解,中关村壹号包含20栋产业楼宇,聚焦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数字电竞四大硬科技产业方向,云集了132家硬科技企业。截至去年11月,中关村壹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9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1家。

  选择中关村壹号,百望云瞧准的是这里的氛围。“科技型企业是园区设立的初衷,由此而来的聚集效应便十分明显,一方面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大家都有不断向上的气势,这种互相之间的鼓励、比拼对产业内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续岩如此说道。

  北上精耕试验田 科技+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末,北京启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中关村壹号成功入围首批资金支持项目。除了支持产业服务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之外,项目还将重点支持中关村壹号智能化升级改造。

  据了解,中关村壹号在距离中关村大街十多公里外、百望山后的北清路旁,这里曾经被称为海淀发展的“洼地”。而中关村壹号的崛起,背后蕴藏着的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筹谋。

  中关村也曾经历过“成长的烦恼”,无论企业发展带来的办公场所和产业配套空间稀缺的压力,还是升级原始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需要,都意味着中关村需要更大的舞台。

  2020年5月,海淀区政府官宣《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指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科技创新治理“试验田”,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高新产业集群。

  同年9月,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挂牌,海淀挂牌活动的地点正是中关村壹号。这时的中关村壹号,不只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新地标,还占据着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的核心区。

  与此同时,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也拥有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三区”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已成为北京市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腹地。

  “三城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曾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北京1/3的GDP,中关村科学城便是其中的重要一城。2022年上半年,中关村科学城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15933.35亿元,增长了2.9%;新增注册科技企业9863家,居北京首位。

  具体到科学城里的科技园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分析称,科技园区能够吸引、聚集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产生很多创新性的应用、落地性的成果,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科技园区也有很多相关政策保障和支撑,迅速聚集一大批新兴研发机构,在科技园区内部也能形成一套产业链和供应链,科技研发的上下游也有非常好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科技园区还能构造一个创新的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以及成果转化的环境都在其中。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创新成果还是创新生态环境以及聚集研发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对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路径和支撑。”王鹏说道。

  孵化、孵化还是孵化 破冰科创落地“蕞后一公里”

  “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我们将着眼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生态,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不久前,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

  产业园区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但无论是大环境的变化还是其自身发展的路径,都意味着产业园区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王鹏看来,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通常是层层递进的。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园区都在城市的周边,科技园区能不能提供基础设施、硬件、政策等相关的环境,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有利于科研院所,这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头部个问题。有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能否真正地吸引到好的科研团队、创新型企业等,让他们在当地进行研发创新就是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而此前招引的项目团队,其创新的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样,也仍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此外,科技创新也会面临“蕞后一公里”的情况。即便是科研团队、创新型企业到位了,在未来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能否实现较好的成果转化,能否真正地孵化出好的项目,也是需要突破的问题之一。王鹏认为,对科技园区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更好的孵化政策帮助企业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在园区周边形成产业化的成果落地。

  冯戈常把中关村壹号的作用形容为一个“放大器”。中关村壹号的智慧园区通常会优先选择园区内企业的产品,这意味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应用的技术场景,比如中关村壹号的人脸识别使用的就是爱笔智能的产品,电梯声控系统则出自声智科技。

  “这样每个来到中关村壹号的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园区内企业的产品,这既是创新技术的一种试点,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冯戈说,中关村壹号的招牌打响之后,每年的接待量数不胜数,这种应用于园区的展示,也直接对企业起到了促进和帮助的作用。

  2022年是中关村壹号发展的第四年,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一切开始重回正轨。“当下主要的精力还是要用在打基础方面,把企业引进来,再逐渐做深服务,如此一来园区更具竞争力,也更容易诞生出优秀的企业”,冯戈总结称。

  当经济正式按下“重启键”,中关村壹号的侧重点重新回到“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主线任务上。百望云和实创亿达只是众多企业中的代表,中关村壹号必将引来更多高含金量的科创企业。而中关村壹号的拔地而起,不仅是首都科技向北的缩影,更将成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代表和样本之一,科技之光将在这里密织,从这里折射。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文 贾丛丛/插画

  不同于中关村大街的热闹和繁华,冬日午后的北清路显得有些冷清——宽阔的道路上人车稀少,两旁是错落有致的高楼,那些流畅的线条、沉稳的色彩以及现代化的设计凸显出了建筑的独特气质。

  一旦知道这里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标志性路段,中关村的新轴线,便忍不住感慨一句难怪,因为这里有高科技产业独有的“高冷感”。

  随着城市发展中心的北移,跨越百望山势在必行。北清路的今天,堪称一场蜕变。

  作为海淀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承载起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新高地。

  据悉,今年,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三期项目、永丰科技企业加速器一区项目等多个新项目将开工建设。

  中关村壹号里的企业同样也为我们观察疫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持续三年的疫情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回避的,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一切正在开始恢复和重构。会议、沟通、交流、商洽接踵而至,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办公区域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忙碌。

  傍晚,走出中关村壹号的大楼,走上那条链接中关村现在和未来的北清路,情况出现了反转。人们从那些现代化的建筑里鱼贯而出,大街上人头攒动,在交通灯的一红一绿间停驻然后“奔流”。

  站在北清路与永丰路的交叉路口,有行人“挥斥方遒”,哪边是翠湖科技园,哪边是永丰产业基地,哪边是中关村壹号,如数家珍。他的身后正是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也是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的展示窗口。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GT园区】项目巡礼|国泰·奥北科技园——科创企业成长加速器

【GT园区】项目巡礼|国泰·奥北科技园——科创企业成长加速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型产业园区更加注重“产业+服务+运营”的发展模式,相比传统写字楼,产业园区能够更高效地发挥要素资源的作用,创造集聚效应,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是大势所趋,能够保证企业的高效发展和...

【解读】北京经开区“科创20条”

【解读】北京经开区“科创20条”

  2022年1月2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袋鼠君依据科技创新局的回答,从政策背景、发展目标、申请主体、支持金额、实施周期、如何申报等6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归纳解读。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

世界向东北京向南新国门科创总部区发展价值持续升温

世界向东北京向南新国门科创总部区发展价值持续升温

  每一次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都有新的时代风口产生。抓住风口者,无论是个人亦或是企业,皆乘风而起扶摇直上。而下一个30年,世界竞争格局集中于科技创新已然显而易见,中国力图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也写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即时代风口毋庸置疑。   那么,北京将在这场波及世界改写中国的变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大兴2021年近乎传奇的60.1%名义GDP增速,又是如何实现的?未...

中国环保双碳科创园探索零碳负碳技术

中国环保双碳科创园探索零碳负碳技术

  7月5日,中国环境保护集团(简称“中国环保”)发起的“中国环保双碳科创园暨中欧双碳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启动会暨双碳战略座谈会在北京市顺义区召开。中国环保董事长周康在会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零碳低碳产业是重要载体。中国环保“双碳”科创园将在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置等零碳负碳技术探索的基础上,集中展现并培育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碳”技术,打造科技创新平...

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合作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合作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2月24日下午,中国移动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与清控科创的合作启动仪式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成功举办。   中移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淡长朋,综合部、财务部总经理王玉立,科技创新产业园筹备组组长孙柏,综合部副总经理陈冲,财务部副总经理王纯;清控科创科技服务集团副总裁杜劭君,清控科创京津冀事业部执行总经理陈巍等共同出席仪式。   淡长朋在致辞中指...

产业园项目分享: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联东U谷·北京科创中心

产业园项目分享:北京通州物流基地联东U谷·北京科创中心

  U谷科创中心紧邻亦庄东区,依托开发区成熟产业集群,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导行业的产业新城。距离京沪高速1.5公里,亦庄地铁经海路站2公里,交通便捷,半小时内通达京津冀三地,距京东华北总部3公里,为电商产业集群提供优质物业选址。园区以办公研发为核心,打造集研发、科研、实验、办公于一体的全方位企业办公空间。   U谷科创中心项目位于北京通州物...

借科创金融改革之势 助推济南新格局战略发展北京银行济南唐冶支行今日开业

借科创金融改革之势 助推济南新格局战略发展北京银行济南唐冶支行今日开业

  原标题:借科创金融改革之势 助推济南新格局战略发展北京银行济南唐冶支行今日开业   2022年伊始,北京银行济南分行持续发力科技金融,积极参与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同时积极加快网点布局,支持济南新格局战略发展。并于3月4日实现唐冶支行的布局,济南市网点达到35家,进一步完善了服务网络。   2021年11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

共模半导体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园区科创基金、元禾控股领投

共模半导体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园区科创基金、元禾控股领投

  今日,共模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模半导体”)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园区科创基金、元禾控股领投,武岳峰科创、苏州市科创、深圳得彼等投资机构跟投。   共模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模拟电路的研发及销售的企业,产品涉及射频集成电路、模拟数字转换器、模拟电源、保护器件、及高性能混合信号SoC等,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通信、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