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三问大生庄:缘何三年刑事案件零发案

admin8个月前 (09-26)北京产业信息33

  3年前,大生庄成为北京头部个实行开展社区化管理的自然村。他们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治安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和突破。而这些尝试目前正逐步在北京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推开。

  3年来,这个村发案率大幅降低,刑事案件连续3年零发案。3月4日,记者驱车前往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探问这里从治安洼地变成城镇化建设典范的秘密。

  “秘密?没有。”一见面,大生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武江操着一口 “京片子”对记者说,“我们就是选择了村庄社区化这条路,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和延伸相关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努力在城镇化过程中走得更扎实,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通过“安街门、建围墙、设岗亭”等方式,将开放式的自然村进行科学改造,上升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社区的形式进行管理

  “这没有什么复杂的,说白了,就是通过安街门、建围墙、设岗亭等方式,将开放式的自然村进行科学改造,上升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社区的形式进行管理。村内人员、车辆持证出入,夜间除主要路口外,其他小路口实施封闭;村庄主要路口24小时由专人值守,防止不法人员流窜作案。”说起村庄社区化,李武江滔滔不绝。

  正式推行村庄社区化是2010年的春天,但这个想法的产生要追溯到2006年。

  在大生庄的南大门,李武江指着一条贯穿村子的硬化路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村四通八达,一到晚上,机动车一辆接一辆地呼呼过。”“晚上根本睡不着,老人和孩子深受其害。”村民杨大姐说。

  根据村民们提出的意见,经过村委讨论,李武江决定在这条路的南北两个出口安装街门,每天定时开关,限制机动车,尤其是工程车夜间通行。“当时考虑的不只是夜晚的噪音问题。机动车从村里经过,对村民尤其是孩子而言是个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李武江说。

  不过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当时治安问题严重,尤其是盗窃和打架斗殴现象多发。”2010年从城区派出所调到大生庄任社区民警的陈瑞说。

  时间到了2010年春天。在大兴区委、区政府的统筹下,根据区政法委和区公安分局的统一安排,大生庄为全村建设围墙。“区里和镇上协调解决了60万元左右的资金,在全村周围建设了围墙,在主要路口安装了街门,在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李武江说。

  同时,大生庄成立村级综治中心,包括社区警务站、流动人口管理站、出租房屋服务与管理站以及纠纷调解室的 “三站一室”。

  “我们指导协调村里设立了治安岗亭,从结构上完善了大生庄村庄社区化的治安要素。”陈瑞说。

  流动人口管理队通过网格化管理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核销,而对于常住外来户则通过趋同化管理,让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样的服务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大生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比例达到1:10,是典型的人口“倒挂”村。

  人多,问题也多村里环境脏乱差,各种各样的人流动频繁,社会关系再不像从前那么单纯;为激增的人口提供服务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场所林立;村民包括很多常住外来户都不踏实,生活缺乏安全感。

  如何管好理顺流动人口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村庄社区化推开后,大生庄建立了一支流动人口管理队(简称流管队)。

  “我们将整个村庄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流管队员负责排查、走访、登记流动人口和租户的信息,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核销。”李武江说。

  流管队员王泽林说,流动人口到村里租房必须到流动人口管理站登记、办理暂住证,片区负责人每周都要入户排查3次。每户的房屋格局,有多少租户,租户住哪间屋子,都有平面制图,网格负责人早已熟稔于心。“不看证件也知道是不是住这个村儿的。”王泽林说。

  “我们还通过趋同化管理,让流动人口在大生庄找到家的感觉。”李武江说。趋同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在大生庄文化大院,400平方米的舞台、4张乒乓球台,每到傍晚就会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下班后都来这里放松休息完全没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差别。

  “在大生庄,流动人口遇到婚丧嫁娶,都由村里统一安排车辆、人员进行帮助,而本地人也会主动随份子。”说到这一点,李武江很是自豪。

  “吸收流动人员管理流动人员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大生庄综治中心,记者见到了在这里租住了7年的田明阳,他来自山东,现任综治中心副主任。“在这里我们是一家人。”田明阳说。

  村子的围墙从物理上隔绝了犯罪空间,治安巡逻队的24小时巡逻让犯罪分子没有了作案时间,而作为科技创安的视频监控系统则让治安稳定成为可能

  实行社区化管理之前,村子里溜门撬锁、小偷小摸等案件屡见不鲜,如何防盗成了蕞让人头疼的问题。蕞严重的时候,小偷会趁着村民早上起床上厕所溜进家里偷东西。更有甚者,犯罪分子将车停在马路对面,进村偷了东西,转身开车就跑。为此,大生庄在社区民警陈瑞的指导下建立了24小时运行的巡逻防范队。

  在大生庄的街头,随时都能看到穿着统一制式服装的巡防队员。“我们主要对没有出入证的人、陌生人和带大件物品出村的人进行询问。”巡防队员老王说,“三班倒,24小时都有人值班。我们现在总共36人,上岗之前还经过了专门培训。”

  此外,他们还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治安防范手段。仅居住区,他们就安装了16个摄像头,其中有两个制高点摄像头。“整个村子几乎没有监控死角。”陈瑞说,“这个系统与派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连接,有效增加了它的治安效能。”

  “现在自行车忘了锁也不会丢,煤气罐忘了收也不会丢,落了东西村民之间会互相提醒,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从山东潍坊来大兴做生意的吴大姐说。

  由于治安条件好了,外地人更喜欢到这里居住。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多余的房子了,都租出去了,租金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村庄社区化实际上只是搭建了一个舞台,3年刑事零发案只是村庄社区化的一个成果而已。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和谐新农村,这其中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陈瑞说。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美好而而来八大市场外迁永清

为美好而而来八大市场外迁永清

  北京批发市场外迁是今年以来的热点,当很多市场和商户在观望时,纺织批发市场、北京永外连发窗帘城等八家批发市场与永清国际服装城签约入驻。后期,永清服装城还计划吸引京津冀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服装企业落户,打造服装产业集群。   8家市场共有商铺9000多个,就业人员3.5万人,交易额在大红门商圈能占到50%。此次签约主要是8家市场的投资管理方与永清国际服装城就搬迁达...

大兴这个村旧村改造!家家住“豪宅”!

大兴这个村旧村改造!家家住“豪宅”!

  没错,就是黄亦路上的“大生庄”村!   缺少规划、管理混乱、道路狭窄、排水排污不完善,不得不说是咱们对农村的固有印象,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咱大兴的农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生庄村就为村民们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宜居社区。村里统一改建了古色古香的传统瓦房,栽种了随处可见的多样绿植,铺设了宽敞平坦的砖石道路,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是令...

楼市No1|2021年土拍、海淀树村“双地王”、大兴旧宫、顺义新城第13街区

楼市No1|2021年土拍、海淀树村“双地王”、大兴旧宫、顺义新城第13街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楼市 No.1|2021年土拍、海淀树村“双地王”、大兴旧宫、顺义新城第13街区   2021年土拍的期待值,被海淀树村“双地王”和朝阳金盏地块拉升到了蕞高。随着这三宗地块出让喊停,今天又有三宗地块落锤成交,总起拍价超100亿。...

永清打造京津冀服装产业核心基地

永清打造京津冀服装产业核心基地

  据河北省工信厅消息,近日,走进位于永清县的云裳小镇云裳服饰广场一号馆五楼商户夏瑞的门店里,她正在向来自北京的顾客推销自己销售的服装。夏瑞从事服装服饰行业已经十多年,是头部批从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疏解到云裳小镇的商户之一。“不仅店铺面积扩大了,经营的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租金比在北京便宜了将近九成。”夏瑞感慨地说。   永清县云裳小镇作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首批重点承...

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近千家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近千家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李博)10月31日,“运河扬帆”通州区文产园新舟会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成立大会在新舟会会客厅举办,为通州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今年9月末,通州文化产业园区入园企业共计936家,收入占比超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规上营收的40%,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显雏形。   本次活动以“产业聚合,联动生长”为主题,北京通州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