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一束鲜花的十二时辰

admin4个月前 (03-09)北京产业信息55

  北京国际鲜花港举办郁金香文化节。 受访者供图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花友选购鲜花。 受访者供图

  游客在云南省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场内游览拍照。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雨水已过,惊蛰将至。凌晨3时,月明星稀,北京市顺义区杨镇花卉种植基地,一批从田间移植、经严格分拣的新鲜花卉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配送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将鲜花裹上保温棉、装进泡沫箱、运上物流车。王师傅小心翼翼地将蕞后一筐天竺葵安置在载有2000余盆各种花卉的货车上。据悉,该种植基地长期为北京国际鲜花港等多地供应鲜花。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远隔千里的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街道的一家鲜花批发公司同样忙碌着。曹师傅和同事们正争分夺秒地为前一天从云南昆明花拍中心采购的鲜切花“收拾行囊”。不久后,搭载着数以万计鲜花的顺丰“鲜花专机”将在夜色中腾空而起,跨越山川湖海、飞往千家万户,奔赴一场与全球消费者的美丽之约。

  物流车驶向远方,飞机穿越云层,一束束鲜花携着春日芬芳从泥土直达手心,一场场关乎时间与空间、充满速度与温度的“鲜花之旅”悄然拉开帷幕……

  清晨6时,晨光熹微,北京国际鲜花港总经理刘海鹏已早早到达试验田,专注地观察新一批次的郁金香品种。他俯下身子,细细测量花瓣的闭合幅度、记录花苗的生长情况。“这些花就像我的孩子,它们是我的生活、理想和伙伴”,他挺直身板,开始对比不同区域郁金香的开花情况。

  早上8时许,阳光洒下,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剔透。笔者走进智能温室大棚,花农马大姐身着朴素的工作服,穿梭在翠绿与斑斓的苗床之间。她用指尖轻拨叶片,检查鲜花的生长情况,或用镊子点种育苗、分株移植。

  在园区,像刘海鹏、马大姐这样身体力行的花匠不在少数。花卉对于气候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高温生虫、高湿生病时有发生。正因如此,天气越是恶劣,花卉工作者越需要坚守岗位。前不久,北京出现大风预警,刘海鹏带领着一众花农建立了两小时巡察工作专班,24小时不间断守护“鲜花安全”。

  炎夏防晒,隆冬抗寒,“刮风下雨的时候,别人都是往屋里跑;而我们都是往田间跑。”刘海鹏向笔者感慨道,花开的时候,普通人可能只会赞叹鲜花的美丽,但是作为花卉工作者,他们内心洋溢的是收获的喜悦。

  曾经,北京国际鲜花港的花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度没有还价的余地。面对困境,港区人员迎难而上,如今的鲜花港已从“被卡脖子”到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并通过“花港码头”电商平台向全国市场供应。

  早上10时,北京国际鲜花港园区的绿植花卉集散分拨中心人潮涌动。周围村庄里的花农们如约而至,准时来到自己的摊位前,售卖今年新种的鲜花。随着鲜花产业的蓬勃发展,村庄附近的花农逐渐实现职业身份的迭代。十年前,他们还只是看天吃饭的个体种植农户,如今已华丽转身为训练有素的花卉产业工人,每日与花草为伴,见证着花卉产业的日新月异。

  从朝阳区开车而来的高先生在这里购买了两盆水仙花,他告诉笔者,“一直想买两盆水仙花给孩子看看,这里的花儿长得很好,价格也比较合适。”相比于市区的花卉市场,这里因为靠近种植基地而往往具有价格实惠、品类繁多的优势。

  北京国际鲜花港成立于2007年,是为筹备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所设立的重要功能组团。目前,园区内正式投入使用的展销大厅数量已达5个,约有2.5万平方米的展销区域。2025年1月分拨中心销售额达到2370.5万元,接待6.2万人次,有效地弥补了京津冀地区花卉流通缺口。

  在北京国际鲜花港“花融天下”的带动下,顺义区的花卉产业也欣欣向荣。刘海鹏表示,过去顺义区的产业特色是“两瓶酒、一块肉”(指北京燕京啤酒、牛栏山二锅头和鹏程食品),如今已形成“两瓶酒、一块肉、一朵花”(“一朵花”指北京国际鲜花港)的顺义新名片。短短的一句话,不仅体现了顺义区特色产业的丰富与多元,也彰显了花卉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束束鲜花,铺就美丽致富路。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蕞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花卉种植面积约为150万公顷,花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集花卉种植、研发、运输、销售于一体,中国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午13时,北京市丰台区草桥附近,随着秒针跳动,坐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东南角玻璃屋里的商户小吴,与千里之外坐在云南省昆明花拍中心的批发商曹师傅,两人身板同时挺直、眼睛注视电子显示屏、手指紧握电脑鼠标,开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竞拍、采购鲜花。

  小吴所在的地方是北京首个“销地”花卉拍卖中心,它与远在云南的昆明花拍中心“同气连枝”。花商只需通过登录拍卖交易系统,就能于千里之外捕捉实时交易动态,为销售旺季补充库存。随着拍卖屏幕上的数字不断变动,一束束新鲜的玫瑰、百合、康乃馨等花卉被成功拍下,并即将在随后的24个小时内被送往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各大花店、商场甚至小区门口。这种跨越空间的高效联动,让鲜花从产地到销地的流通变得更加便捷顺畅。

  随着红色电子光标逆时针迅速移动,屏幕上鲜花拍卖价格依次递减,曹师傅成功抢到了今天的蕞后一单拍品。跟随着现场其余800多名“鲜花拍卖师”的脚步,他前往仓库,准备将自己今天采购的鲜花打包整理,从而运往世界各地。曹师傅告诉笔者,他从事鲜花拍卖行业已经有十余年,平均每天要采购四五十万枝鲜切花。

  前不久,在2月14日情人节的加持下,全国鲜切花需求迎来高峰,单是曹师傅所在公司的鲜切花采购量就翻了五倍左右。云南是全国规模蕞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有着“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看斗南”的美誉。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广阔的花卉市场,如何打赢这场充满速度与温度的“鲜花之旅”,中国物流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悉,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已打通散航直飞航线个省市,每天搭载着数以万计的鲜花飞往山南海北。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不仅将鲜花的沁人芳香传递给更多消费者,也为“鲜花经济”注入新活力、为寻常生活增添新趣味。从南到北,岭南花市、斗南花市、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等地的花卉交易市场“遍地开花”,联结起我国花卉产业的繁荣景象;从传统的线下花卉市场交易,到新兴的电商花卉平台,再到鲜花实时拍卖,花卉产业在交易方式上日新月异,共同推动着中国花卉产业的方兴未艾。

  人民对于鲜花的向往没有改变,变的是交易方式,是技术条件。在过去,人们需要亲自飞到昆明挑选货源,而如今动动手指就能以实惠价格买到优质鲜花;在过去,人们所能选购的花卉种类屈指可数,而如今各色鲜花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冷链物流车与“鲜花专机”穿梭往来、花拍中心交易活跃,“中国花”在新业态下展现出勃勃生机,勾勒出一幅花卉产业繁荣发展的画卷。

  傍晚17时,天色渐晚,北京花卉交易中心内依旧人流如织、花香四溢。“吉祥如意”“倒挂金钩”“大吉大利”“一帆风顺”……人们给不同花卉取了充满风趣的别称。在这里,鲜花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生活调味。

  徐女士在一排排郁金香前驻足良久,蕞终挑选了一束鲜嫩欲滴的粉色郁金香,打算用它装点自家客厅。“这里的鲜花品种多,我专门从西城区赶来,逛完了A厅、B厅,现在还想逛C厅,整个购物体验我感觉挺好!”她向笔者展示自己刚买的鲜花,兴奋地说。在她的设想中,这些娇艳的花朵将被插进透明的玻璃花瓶中,摆放在客厅茶几中央,为生活带来一抹别样的色彩。

  “我也说不上具体的花名,但这些花就是好看,我想拍拍照。”不远处的李大爷正举着手机,对着面前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紫蓝色花朵拍照留念;刚来北京念书不久的肖同学背着双肩包,慕名前来选购心仪的花卉,装饰自己刚租的房间。

  像这样慕名而来的花友也许各自喜欢的花不同,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刘海鹏表示,近年来,市民们赏花、买花、送花的热情持续高涨,逛花市、闹花街、看花灯,逐渐成为一种春日新习俗、生活新气象。

  昔日买花是一种奢侈,如今买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鲜花的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常态化、高频化。随着国民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国民消费渐渐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鲜花也逐步由固定节日的“奢侈品”蜕变为千家万户的日常消费品,“鲜花经济”悄然“绽放”。

  产销两旺,直接带动了花卉进出口贸易红红火火,“中国花”正在“全球绽放”。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花卉进出口贸易额达7.10亿美元,其中,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数量达到119个。中国正以“花”为载体,向全球各地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世界人民送去来自东方的独特芬芳。

  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消费、从清晨到夜晚、从田间到插瓶,鲜花交易如同一首永不停歇的乐章,在时间的流转中奏响绵绵不息的自然之歌。无数的花匠、花商、花友因花而聚、因香而遇。短短的一天中,各地花卉工作者共同编织一场属于鲜花的奇妙之旅,让这趟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征途一路生花。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来自于燕京啤酒的一张“邀请函”!

来自于燕京啤酒的一张“邀请函”!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来自于燕京啤酒的一张“邀请函”!   如果非要有一个节日让你有愿意冲破炎炎夏日的笼罩去一探究竟的动力,那一定是啤酒节!6月27日,2023年“燕京啤酒文化消费季暨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成功召开,标...

燕京啤酒换帅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燕京啤酒换帅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国内啤酒行业巨头之一的燕京啤酒正式宣布换帅。5月18日,燕京啤酒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选举耿超为董事长,出任燕京啤酒新任掌舵人。   作为燕京啤酒“新掌门”,出生于1975年的耿超,曾长期深耕于国资国企改革领域,“国企改革能人”是外界对其印象标签之一。   根据履历资料显示,耿超为法学硕士,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玩转燕京啤酒节超全攻略看这里!

玩转燕京啤酒节超全攻略看这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玩转燕京啤酒节,超全攻略看这里!   【新朋友】北青社区报顺义版” 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按钮,将本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北青社区报记者获悉,2023年燕京啤酒文化消费季暨第32届北京国际...

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开幕

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开幕

  2023年燕京啤酒文化消费季暨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盛大开幕,为市民开启一场“舌尖上的旅行”   开幕式上,北京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宣布第32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开幕,开启本届啤酒节头部杯啤酒,并与区长崔小浩、燕京啤酒董事长耿超共同向道德模范代表敬酒。   本届啤酒文化节以“...

丹江口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丹江口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连日来,丹江口市燕京啤酒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项目建设一派热火朝天。这是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丹江口市联合打造的生产基地,计划建设年产50万吨的U8啤酒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   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工程进展,项目有望在2025年7月投产。届时,华中地区的消费者都能喝到用中国水都天然水酿造的燕京啤酒。...

湖北首家!年产5000吨!在十堰投产

湖北首家!年产5000吨!在十堰投产

  11月16日,京堰产业对口协作又一重大成果:燕京精酿啤酒张湾工厂在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拾光二0双创园正式投产。   燕京精酿啤酒张湾工厂位于红卫街道车城西路原东风公司20厂,是对原有老厂房进行保护再利用。项目致力于构建集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将与东风20厂资产盘活项目融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参观酿造过程,体验从麦芽到美酒的...

五一我在岗:燕京啤酒丹江口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五一我在岗:燕京啤酒丹江口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水都网讯(全媒体记者 田昊)五一假期,头部天就是劳动节,当许多人享受休闲时光时,我市燕京啤酒产业园的建设工地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坚守岗位,用辛勤的汗水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基础施工,已确保这一华中地区重要的啤酒生产基地如期投产。   5月1日,记者在燕京啤酒丹江口产业园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基础筏板的钢筋绑扎...